仰望繁星,或有想过:繁星是否同时也在观察着你?星星看上去永恒,实则是因在人类所可及之永恒。吾尝知一言:“所念皆星河,星河不可及。”而究其不及,实者为人之步跃所不及,而非真不及。记忆中的撒落的点点明星坍缩成潜意识,而成了很大决定一生的东西。那些刻画是难以改变的。在前意识里面,只得低浅地怀念那个雷暴的午后,怀念那初夏的耀阳。但更怀念的是过却的一切,过却,逝此却过。
还忆儿时,七年光阴,追逐风海,无所不意。对世界认知的扉页开始于那年秋季,还可忆得2016年9月中旬依旧是往日的炎热而乏闷。中太平洋赤道地区过热的厄尔尼诺余晖还荡漾影响着西北太平洋的暖池,巧合的是充沛的潜热又有恰到好处的引导气流。那年中秋,万籁俱灭,灯火皆熄。在过去的时光里,那少年数次在有意或是无意中回忆起那天凌晨。只觉得那天凌晨,一切都开始改变了。
次年春天,少年开始活跃于气象论坛里,它接触到那个年纪所难以理解的知识。但至少,这些知识打开了其通往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大门。从此,他乐此不疲。当要下雨时,他想的是高空气流和对流与锋面的判断;当烈日炎炎时,他只罢咒骂着副高;而最令其着迷的是,夏秋季节在大洋活跃的热带气旋。曾经,为了追逐等待最新的数据,少年彻夜无眠,和网友交流着虚无的数据。恍惚间,数年流去,那个少年有些许长大了。
初中班主任曾这样评价他:**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报以极大热情,对未有兴趣的事物草草了事。**少年在自己领域里小有成就,但现在看也便只是初探世界。迷失了自我,最后只留下了遗憾。
这个少年开辟的第二个领域是计算机。早年间,初一自学了一个月的3D建模,便耍点小技巧(主要是编程中的函数,这时他才刚学完python的函数便带入到建模中的语言中)就去区里参加创客大赛,那时玩乐是作为主导的。一天比赛下来就仅薅到份免费午餐以及一块银牌,还有珍贵的厦理入场券。之后进入市赛的他除了看看大学的风景也便无所事事。这就是童年最好的玩乐吧。就如Linus Torvalds的那句“Just for fun”。不过现在难以再有如此的心态。
这个少年或许有点玩物丧志了,接触电脑三年有余,除了一份无用的开源项目被收入社区,以及因乏玩弄而破解高一学校机房的电脑控制程序就无所突出。少年最熟悉于不同于闭源商业的Windows操作系统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于Linux操作系统的研究之中,而这也让其与普通人所已知的计算机知识交集较少(就如对文件系统的理解和对命令行的理解,少年熟练的使用命令行进行编码以及日常生活,这是普通人不会涉及的)。岁月的流逝,带给的东西难以实际发挥作用。只能滋润往昔,淀积过去。
或还能否再经历那些过往,他也曾有过那些高光。少年不问何未来,坠于史地自乐及。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或许从初二后就没有多大更好的跃升了。没有了四年级寒假抱着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那份喜悦;没有初中那份对历史的热爱与嗅探;更没有在了解古代史时的那份热情所在了。或许历史学的探究,从初二后的那年暑假就戛然而止。往后的未来,历史的了解也均只是为了时政与哲学而再探讨。不过,以前系统性地探究也便让我基本上没有为历史知识点背诵而忧虑。竟然能够用自己初中的积累而在高一还能稳居年段前30而不曾掉过,一度与段一差之一分。就如此,初中未曾背过历史、生物与地理。所而擦肩而过的且是中考的等级“A”。也不再有所追求了。一切都是浮云,都漠然而安。何知所及,何知所高远?
这成了少年在人文社科发展的几近峰值。
世事难料,谁能够想到我们如今是如此苟活而安。但留给我们怀念过去的时间不多了。少年啊,还是太多于着急了,急着长大,急着奔跑,急着前进,而难免坠落唯乐之渊。如果翻阅这一年来高中经历,少年变青年的历程是充满坎坷与痛苦的。失去的东西多到难以列举。或许那本就不是属于自己的。
“九月他乡孤哀离,无念失乐只剩杂。心念六月何所做,孰知我竟于此地。”
——2023.04.20
别离与不堪贯穿了下半年。在适应中竟被别人戴上高帽。所得来的看起来好像确实是认真而得到的成绩,实则是泡沫溢出的。这顶高帽也在客观上约束了少年的自我,但要论起来,他所做所为实则是对这学校带有的某种怨恨与不安。但又可怪谁?还得是怪于自己。而那半年甚至坠入了虚无的喜悦与无从的前进。真正对未来有所解释,是在2023年之后。一直到五月,少年也才真正走出一条些许可行的道路。
往后的日子,少年最终放下藐视一切的面孔,在凛冽的时代烈风面前,人文社科难以再给予他深度的认知和满足。转而来的是他较陌生的自然科学。又何妨呢,对于少年来说,昔日对自然科学仅留存于科普的境地。不好的数学基础让其望而止步。也便只得硬上而犟,依靠着浅薄对计算机科学和气象提供而来的兴趣,向前出发。对于未来,少年只想如何才能为家庭所做贡献,同时为个人独立化这一必要路线而努力。不只是学习需要,还有社会与生活需要。这是需要协调与改善的。因此,少年在散漫好事与幽静专注之间动摇对立的发展着。少年对任何事情都需要去做到最好并努力尝试着新的方向。断舍与添加的调整。如今还是难有很好的方向。毕竟挫折是有的,压力是有的,年少无知更是有的。少年有时错过又或是强判了方向,最终离失错过了了某些要素
如何去理解那些意义,决定了未来的方向。客观认知与主观判断尤其难以分清。或许,客观认知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主观判断吧。对于马克思哲学,少年曾在4月份扎入学校图书馆阅览《毛泽东选集》而汲取其中的哲学观。现今也不知理解了几何,又是有很多错误性的理解等着自我批判。在自我批判的过程中曲折前进着,但往往也有过不少怜惜与不足。我们最终不得不放弃某些机会,而尝试跃进,纵使希望渺茫,也在所不惜。
那年小中考结束后,少年卸下了地理课代表这一负担。本想着能够轻松的度过未来的初三,但教地理的班主任最后委托给他的任务竟然是去做物理课代表。那时的他,物理是平庸的成绩,但他还是选择了答应。但少年啊,这或许是苏老师给你最为完美的告别礼,也便是这样,你才能在未来一年静下心来学习物理这门自然科学的学科。假如不是如此,也不知在未来的现在会落得什么境地。但少年对物理这门学科确实是有许兴趣的,这也使得他能够去追求更深层次的方向: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少年在各个领域也都有不少探索,学科被基本的分为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这两个大方向,而少年曾经痴迷的地理恰恰踩在这两大方向之间,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或许少年幻想着曲线救国,但却难以实现,但少年最终还是会迈出属于他的第一步。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not because it’s easy, but because it’s hard.”
——美国前总统 约翰·肯尼迪
恰恰是因为他的困难,少年才会有所抱负,有所前进。但少年的缺漏恰恰是因为他少年这一本身性质。缺少的阅历以及其本身保守内向的潜意识性格是一大挑战。只是,少年在蜕变。少年想在原本基础而进展出更高的水平,百科全书式而非目前的科普级别式。农村的背景给予了他对过往千余年积累经验的学习,乡土中国式的对土地怀有留念。对田地有所接触而又动身于实践,这符合于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所讲的辩证唯物主义。少年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者,是名共青团员。不同其他,他在哲学上的正由感知走向理性认知。但少年却厌恶于政治书教条主义式的必修一至三。少年还是过太少年了。唯物,但又不失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这或许可能走向二元论?不过他对封建迷信以最大胆子的藐视与客观尊敬它的存在,体现出了他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理解。
少年还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他阅读的书籍浅之又浅,少能有深度讨论。量子力学仅看过《量子物理史话》,对描述量子大小的普朗克常数、观察者效应、波粒二象性和测不准原理等有些许理解。但那些好多都是假说,又可以牵扯出些浪漫却又无厘头的话语,平行宇宙假说不过是纠正观察者效应这一带有唯心样的理论所提出的。你所观察,叠加态坍缩而成。又或者引出:你不观察月亮,月亮客观存在吗?可笑!又陷入了哲学的范畴……
末
本文主体意在追溯过去,十六年的光阴看起来如此简短。但意识的初始就在于你以何种意义去观察自己,对自己进行思考。只有能够认识自己存在才能够说拥有意识。对自己存在,并对自己未来有些指导性思想,那应该只能说是从2016年后才开始出现。从那时开始,我不再是被动接受,而开始主动接受,主动理解这些意义。这样剥析起来看起来挺片面的。但这也是本文从那年中秋作为回忆的开始的缘由。在后来,随着计算机学习的引入,更是让意识走向丰富与成熟。喜欢写诗,不过是去年3月受挫后所开始为情感所失去的发泄寻找出口;喜欢开源与极简,不过是对朴素哲学理想的追求;喜欢自然,不过是故土对自身的影响的一种面貌。而正现在恰巧碰上了一段单向式经历走向泯灭。最终在一切的经历中,还是不堪一击的暴露了曾经的自己,到底是有多么孤独。但同时伟大与恰适,这也是写下这篇的缘由。
在这一年来的突变成长中,我开始走向包容与独立。离开,一个时代的结束。其实不然,那时一个新的开始。但最终我难以将内心世界映射向现实,自己保留了很大一部分不曾述说的往事。追溯往事,方才能开启更好的未来啊!
2023.6.24 - 2023.7.1夜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