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文字-夏的片段

文字-夏的片段

自己到底有没有文学的底子呢?料想是有些许但不多。从 6 月份那时开始用 notion 写日志,美名曰随记,可总是断断续续没法坚持长久的记叙。段里行间常显露那不甚巧思的文字和一次又一次反攻的疲倦放纵。时间一直在流逝,但疲倦却是一日日地变得猖狂不止。长时对着屏幕但难有大的进展,感觉在原地踏步,到那时索性就怠懈下来也就落入不复之渊。这一次次的冲锋又常常转入投机样的懈怠,实在是钝伤了锐气。

这几日没有找个时候静下来思考一下总归是不行的。因而这里是可以有个推论: 在理工上思考太久太单一就容易失了文学上的熟练。 文字上的生疏带来的是茫然,文字常用来映像自己的内心。是应时常保持对文学的手感,用文字记录生活上的思考,不放过脑海里的一丝念头将它从跃动的火星变成火炬,这燎原之火便是文字的力量。

重拾文字,便是一次用旁观者视角对自身、对理工科的深邃思考。是要跳出理工科的圈子才能有对其能以超出学科上的哲学探究。不能把书籍丢了罢。我想,若有群星闪耀般的一座人类思想雄峰:定是由书籍与文字堆砌而成,定是由段落间熠熠生辉的逻辑支撑而起。从树林里走出的智人从那时就是被思想以顽强的能动性驱动,超越最初的生物本性!

可是思想有时带来了对未来不切的焦虑,让重复往事又一次次发生。进而,思想沿着虚空时间线发散开来便成了臆想。人被臆想扭曲了现实,现实因此和思想有了偏差。失落下去的阴影变得黯淡,而手机却把思想亦或是注意力极度发散而去。确实是这样。

总是念着,想在茫然的日子中用文字去规律起来。又在丝缕中起了难以拉合逻辑的怪病,最终还是搁置一边。这思想里,经历上的乏力总是错然的停下,思想的凝聚是稀缺的,大笔时间不能合理安排就又投入了以时间为价值的现代互联网中。悬着的思想被汹涌的快餐式的洪流冲溃,不再。

寻找着文字的联系,料想这词句间的精炼,的确是要经验与运气。在触碰生活的纹路中去感受指尖的凹凸,生活急促,感到自己快要失去一切。抓住,就这一次错失;抓住,不想再来一次苦苦等待文字的涌现。

萌ICP备20241614号